杭州湾跨海大桥,这座横跨中国杭州湾海域的雄伟建筑,不仅是中国桥梁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,也是投融资模式创新的一次大胆尝试。大桥北起浙江嘉兴海盐,南至宁波慈溪,全长36公里,设计时速达到100公里/小时,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。其建设成本与投资来源,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。
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总投资预算几经调整,最终定格在约118亿元人民币,这一数字包括了桥梁主体、连接线以及其他相关设施的建设费用。然而,这仅仅是大桥主体部分的投资,若将北岸连接线(29.1公里,投资17亿元)和南岸连接线(55.3公里,投资34亿元)计算在内,整个项目的总投资预计超过161亿元人民币。
长期以来,中国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,尤其是大型桥梁、道路等,其投资主体多为国家或地方财政资金。然而,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打破了这一传统模式。宁波市在此项目中提出了创新投融资体制,市财政并未直接出资。大桥的建设资金主要通过银行贷款和民间资本筹集。其中,银行贷款占到了总投资的65%,而项目资本金则占35%。
在项目资本金中,宁波与嘉兴两地政府按照9:1的比例出资,共同组建了杭州湾跨海大桥发展有限公司。值得注意的是,嘉兴的投资方是一家国有企业,而宁波的投资中,虽然45%来自于国有的宁波交通投资公司,但其余部分则来自于雅戈尔集团、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等地方民间资本。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之初,民营资本所占比例甚至超过了一半。
然而,在项目实施过程中,民营资本的持股比例也经历了一些变动。例如,持股45%的雅戈尔集团曾出让了部分股份给宋城集团等民营企业,但随后宋城集团因其他建设项目而退出,其股份由中国钢铁集团接盘。尽管民营投资方几易其手,但民营企业在整个项目中的投资比例仍然保持在约30%,投资方多达17家。在国家级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中,民间资本占据如此大的比例,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例。
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不仅填补了中国自行设计、建造跨海大桥的空白,更为民间资本投资国家级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提供了有益的探索。这一项目的成功实施,不仅展示了浙江的实力,也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。通过引入民间资本和银行贷款,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不仅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,还促进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,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