围棋,这一古老而复杂的智力博弈活动,其起源的探讨历来备受关注。在众多历史记载与传说中,围棋被普遍认为起源于中国,这一观点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传承。
围棋在中国古代被称为“弈”,是“琴棋书画”四大文化之一,被誉为棋类之鼻祖。据先秦典籍《世本》记载:“尧造围棋,丹朱善之。”这一说法被1964年版的《大英百科全书》采纳,将围棋的起源确定为公元前2356年,即帝尧时期。尽管关于围棋起源的具体时间与人物存在多种说法,如明代陈仁锡在《潜确类书》中提出“乌曹作博、围棋”,以及唐朝皮日休在《原弈》中认为围棋始于战国等,但都无法动摇围棋起源于中国这一基本事实。
围棋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悠久,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演变与传承。西汉时期,围棋在全国流行,围棋名手开始出现;东汉时期,围棋顺利发展,为士大夫所重视,出现了系统的围棋理论。三国中期,围棋在魏、吴两国迅猛发展,编纂出精彩的棋谱《吴图》。盛唐时期,官方积极推动围棋发展,设置“翰林棋待诏”,优秀棋手成为吃俸禄的文职人员。两宋延续盛唐传统,棋风极盛。到了元代,出现《玄玄棋经》,被后世奉为经典。明代,各派棋风显示出不同的特点。清代,围棋发展至鼎盛,大国手辈出。然而,随着清末国力衰落,中国围棋进入了半个多世纪的低谷期。新中国成立后,围棋缓慢复兴,改革开放则快速推动了围棋事业的发展,中国围棋地位迅速恢复,涌现出以聂卫平、马晓春为代表的一批国手,全面推动中国围棋再度崛起。
围棋不仅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与传承,还通过不同的途径与方式传播到了世界各地。南北朝时期,围棋向朝鲜半岛传播,再传入日本。16世纪时,葡萄牙航海人员在日本学过围棋,并将它带到了欧洲。如今,围棋运动已遍布世界各地,中国、日本、韩国等东亚国家最为兴盛,在西方各国也已相当流行。奥地利、英国、法国、荷兰、美国等国均有围棋协会,其中美国规模最大,设有100多个分会。
围棋不仅是一项智力博弈活动,更是中华民族悠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的智慧结晶。它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,体现了中华民族对智慧的追求。在棋局中,战略形势始终在变化,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固定模式,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变通与智慧。同时,围棋中的礼仪贯穿始终,全局每一次落子都是阳谋,光明正大,棋局结束时,胜者不骄不躁,败者心悦诚服,这是对弈双方的君子风范。
综上所述,围棋起源于中国,这一事实无可争议。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之一,围棋应该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。